跳转至

事件及其概率

约 1366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

随机现象域统计规律性

随机现象

  • 确定性现象:可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必定发生或者必定不会发生

    • 必然事件:一定会发生,例如太阳一定会东升西落
    • 不可能事件:一定不会发生,例如家猪会飞上天
  • 随机现象:在一定条件下,某种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

  • 随机试验(random experiment):对于随机现象,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,重复进行试验或者观察,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(但是结果的所有可能是知道的,不知道出现哪一种可能)

  • 随机试验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(random event),简称事件

概率的统计定义

相同条件下重复\(N\)次试验,各次试验互不影响,事件\(A\)出现的次数(频数)\(n\),称

\[ F_N(A)=\dfrac{n}{N} \]

\(A\)\(N\) 次试验中出现的 频率 (frequency)

\(N\)足够大时频率会趋向于一个常数,称为 概率 (probability),记为\(P(A)\),概率可以表示事件\(A\)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

概率和频率的特性

  1. 非负性:\(\forall A\in \mathcal{F},P(A)\geqslant 0\)

  2. 规范性:\(P(\Omega)=1\)

  3. 可列可加性:\(A_i\cap A_j=\emptyset, i\neq j\) (即 \(A_1,\cdots, A_n, \cdots\) 为两两不相容的事件)

\[ P\left(\sum_{n=1}^\infty A_n\right)=\sum_{n=1}^\infty P(A_n) \]

古典概型

样本空间和样本点

样本空间和样本点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。

样本空间(Sample Space)

样本空间是指在一次试验或随机事件中,所有可能的结果的集合。用符号 \( S \)\( \Omega \) 表示。例如:

  • 掷一枚硬币:样本空间是硬币的所有可能结果,记作 \( S = \{ \text{正面}, \text{反面} \} \)\( S = \{H, T\} \)
  • 掷一颗骰子:样本空间是骰子的所有可能结果,记作 \( S = \{1, 2, 3, 4, 5, 6\} \)

样本点(Sample Point)

样本点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元素,表示一次试验的一个可能结果。样本点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具体结果。例如:

  • 在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中,样本空间为 \( S = \{H, T\} \),其中 \( H \)\( T \) 就是样本点。
  • 在掷一颗骰子的试验中,样本空间为 \( S = \{1, 2, 3, 4, 5, 6\} \),其中 \( 1, 2, 3, 4, 5, 6 \) 都是样本点。

  • 样本空间 是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。

  • 样本点 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单一结果。

古典概型

古典概型的特征

  1. 样本空间中样本点有限,\(\Omega=\{\omega_1,\omega_2, \cdots, \omega_n\}\)
  2. 各基本事件等可能,即 \(P(\omega)=\frac 1n\)

古典概率(classical probability)的计算:

\[ P(A)=\frac m n=\frac{A\text{ 包含的样本点数}}{\text{样本空间中样本点总数}} \]

Example

\(n\) 个球,\(N\) 个格子 (\(n \leqslant N\)),球与格子都是可以区分的。每个球落在各格子的概率相同 (设格子足够大,可以容纳任意多个球)。将这 \(n\) 个球随机地放入 \(N\) 个格子,求:

  1. 指定的 \(n\) 格各有一球的概率;
  2. \(n\) 格各有一球的概率。

把球编号为 \(1 \sim n\)\(n\) 个球的每一种放法是一个样本点,这属于古典概型。由于一个格子可容纳任意多球,样本点总数应该是从 \(N\) 个中取 \(n\) 个的重复排列数 \(N^n\)

  1. \(A = \{\text{指定的 } n \text{ 格各有一球}\}\),它包含的样本点数是指定的 \(n\) 格中 \(n\) 个球的全排列数 \(n!\),故:
\[ P(A) = \frac{n!}{N^n}. \]
  1. \(B = \{\text{有 } n \text{ 格各有一球}\}\),它所包含的样本点数是 \(N\) 格中任取 \(n\) 格的全排列数 \(P_{N}^{n}\),故:
\[ P(B) = \frac{P_{N}^{n}}{N^n} = \frac{N(N-1) \cdots (N-n+1)}{N^n} = \left( 1 - \frac{1}{N} \right) \left( 1 - \frac{2}{N} \right) \cdots \left( 1 - \frac{n-1}{N} \right). \]

注意到 \(\log(1 - x) = -x + O(x^2), , x \to 0\)。我们有:

\[ \log \left( 1 - \frac{1}{N} \right) + \log \left( 1 - \frac{2}{N} \right) + \cdots + \log \left( 1 - \frac{n-1}{N} \right) = \sum_{k=1}^{n-1} \log \left( 1 - \frac{k}{N} \right) = - \sum_{k=1}^{n-1} \frac{k}{N} + O \left( \frac{n^3}{N^2} \right). \]

故当 \(N\)\(n\) 大得多时,我们可以采用近似计算公式:

\[ P(B) \approx \exp \left\{ -\frac{n(n-1)}{2N} \right\}. \]

几何概型

几何概型的特征

  1. 样本空间中样本点无限
  2. 样本点落在等测度(长度、面积、体积...)区域的概率相等

几何概型的计算:

\[ P(A_g)=\frac{g\text{ 的测度}}{\Omega\text{ 的测度}} \]

\(A_g=\{\text{任取样本点,位于区域 }g\in\Omega\text{ 的概率}\}\)

蒲丰 (Buffon) 投针问题

平面上画很多平行线,间距为 \(a\)。向此平面投掷长为 \(l \, (l < a)\) 的针,求此针与任一平行线相交的概率

以针的任一位置为样本点,它可以由两个参数决定:针的中点与最近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\(x\),针与平行线的夹角 \(\varphi\)

样本空间:

\[ \Omega = \{(\varphi, x) \mid 0 \leqslant \varphi \leqslant \pi, \, 0 \leqslant x \leqslant \frac{a}{2}\} \]

为一矩形。针与平行线相交的区域是:

\[ g = \{(\varphi, x) \mid x \leqslant \frac{l}{2} \sin \varphi\} \quad (\text{见图}). \]

alt text

所求概率是:

\[ P = \frac{g \, \text{的面积}}{\Omega \, \text{的面积}} = \frac{\int_0^{\pi} \frac{l}{2} \sin \varphi \, d\varphi}{\pi (a/2)} = \frac{2l}{a\pi}. \]
\[ \text{左图:} \quad a \, \text{为平行线间距,} \, l \, \text{为针长,} \, x \, \text{为距离,} \, \varphi \, \text{为角度} \]
\[ \text{右图:} \quad x = \frac{l}{2} \sin \varphi \]

因为概率 \(P\) 可以用多次重复试验的频率来近似,所以可以得到它的近似值。方法是重复投针 \(N\) 次(或一次投针若干枚,总计 \(N\) 枚),统计与平行线相交的枚数 \(n\),则 \(P \approx n/N\)

又因为 \(l \leqslant a\) 且可精确测量,故从 \(2l/a\pi \approx n/N\) 可解得 \(\pi \approx 2lN/an\)。历史上有人不止一次做过这个试验,做得最好的一个投掷了 3408 次,算得 \(\pi \approx 3.1415929\),其精确度已经达到小数点后第六位。

设计一个随机试验,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得到某种结果,以确定我们感兴趣的某个量,由此而发展的蒙特卡洛(Monte-Carlo)方法为这种计算提供了一种途径。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,基于随机试验法的内容,得使这种方法变得非常有效。

概率的公理化定义

把样本空间看做全集,事件看作包含样本点的集合,可以采用集合论的方法来研究事件

有事件之间的中的

  • 包含
  • 相等
  • 并(至少一个发生)
  • 交(同时发生)
  • 差(\(A \ B\),\(A\)发生但\(B\)不发生\(A \ B = A\overline{B}\))
  • 互不相容($A\cap B = \emptyset $)
  • 互逆事件($A \cap B = \emptyset $ 且 \(A \cup B = \Omega\))

Note

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满足集合论中有关集合运算的一切性质(交换律,结合律,分配律,De Morgan律)

概率空间

第一个要素为样本空间 \(\Omega\),是样本点 \(\omega\) 的全体,根据问题需要事先取定。

第二个要素为事件域 \(\mathrm{F}\),是 \(\Omega\) 中某些满足下列条件的子集的全体所组成的集类:

  1. \(\Omega \in \mathrm{F}\)
  2. \(A \in \mathcal{F}\),则 \(A^c \in \mathcal{F}\)
  3. \(A_1, A_2, \ldots, A_n, \ldots \in \mathcal{F}\),则 \(\bigcup_{n=1}^\infty A_n \in \mathcal{F}\)

Key-point

总结为事件域中的运算是封闭的

满足这三个条件的 \(\mathcal{F}\) 称为 \(\Omega\) 上的 \(\sigma\)-代数或 \(\sigma\)-域。 \(\mathcal{F}\) 中的元素(\(\Omega\) 的子集)称为事件。

由这三个条件,可以推得事件域有下列性质:

  1. \(\emptyset \in \mathcal{F}\) (因 \(\emptyset = \Omega^c\));

  2. \(A_1, \ldots, A_n, \ldots \in \mathcal{F}\),则 \(\bigcap_{n=1}^\infty A_n \in \mathcal{F}\) (因 \(\bigcap_{n=1}^\infty A_n = \left( \bigcup_{n=1}^\infty A_n^c \right)^c\));

  3. \(A_1, \ldots, A_n \in \mathcal{F}\),则 \(\bigcup_{k=1}^n A_k \in \mathcal{F}\)\(\bigcap_{k=1}^n A_k \in \mathcal{F}\)

事件域也可以根据问题选择。因为对同一个样本空间 \(\Omega\),可以有很多 \(\sigma\) -代数。例如最简单的是

\[ \mathcal{F}_1 = \{ \emptyset, \Omega \} \]

复杂的如

\[ \mathcal{F}_2 = \{ \Omega \text{的一切子集} \}+ \]

也是\(\sigma\)-代数,所以要适当选择。特别地,若Ω为有限或可列个样本点组成,则常取Ω的一切子集所成的集类作为

\[ \mathcal{F} \]

像在古典概率中那样。不难验证,\(\mathcal{F}\)\(\sigma\)-代数。

\(\Omega = \mathbf{R}\)(一维实数全体),此时常取一切左开右闭有界区间和它们的(有限或可列)并、(有限或可列)交、逆所成的集的全体为\(\mathcal{F}\)(通常记为\(\mathcal{B}\)),称为一维波雷尔(Borel)\(\sigma\)-代数,其中的集称为一维波雷尔集,它是比全体区间大得多的一个集类。

\(\Omega = \mathbf{R}^{n}\)n维实数全体),则常取一切左开右闭有界n维矩形和它们的(有限或可列)并、(有限或可列)交、逆所成的集的全体为\(\mathcal{F}\)(通常记为\(\mathcal{B}^n\)),它包含了我们感兴趣的所有情形,称为n维波雷尔\(\sigma\)-代数。

如果我们对Ω的某个子集类\(\mathcal{C}\)感兴趣,所选的事件域\(\mathcal{F}\)可以是包含\(\mathcal{C}\)的最小\(\sigma\)-代数,这种\(\sigma\)-代数是存在的,因为:

  1. 至少有一个包含\(\mathcal{C}\)\(\sigma\)-代数,即上述\(\mathcal{F}_2\)
  2. 若有很多包含\(\mathcal{C}\)\(\sigma\)-代数,则它们的交也是\(\sigma\)-代数,且就是最小的。

特别地,如果我们只对Ω的一个子集A感兴趣,则包含A的最小\(\sigma\)-代数就是

\[ \mathcal{F} = \{ \emptyset, A, A^c, \Omega \}. \]

Note

概率是\(\mathcal{F}\)上的实值集函数 \(A(\in, \mathcal{F}) \rightarrow P(A)\),并且满足非负性,规范性,可列可加性三个条件(公理)

满足这些定义的概率测度 \(P\) 应满足的基本公式有以下式:

  • \(P(\emptyset) = 0\).

  • \(A_i; A_j = \emptyset, \, i, j = 1, 2, \ldots, n, \, i \neq j\), 则

\[ P \left( \sum_{i=1}^{n} A_i \right) = \sum_{i=1}^{n} P(A_i). \]
  • \(P(A) = 1 - P(A^c)\).

  • \(B \subseteq A\), 则 \(P(A - B) = P(A) - P(B)\).

  • \(P(A \cup B) = P(A) + P(B) - P(AB)\).

  • \(P(A \backslash B)=P(A) - P(AB)\)

  • (多还少补定理,容斥原理)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n) = \sum_{i=1}^{n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n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n-1} P(A_1 A_2 \ldots A_n). \]

证明-数学归纳法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n) = \sum_{i=1}^{n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n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n-1} P(A_1 A_2 \ldots A_n) \]
  • 验证基例 \(n = 1\)\(n = 1\) 时,定理变为:
\[ P(A_1) = P(A_1) \]

显然这是正确的,所以基例成立。

  • 归纳假设 假设对于 \(n = k\) 时,定理成立,即: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= \sum_{i=1}^{k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k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k-1} P(A_1 A_2 \ldots A_k) \]
  • 证明 \(n = k+1\) 时的情形 现在我们需要证明,当有 \(k+1\) 个事件 \(A_1, A_2, \ldots, A_{k+1}\) 时,定理同样成立。

首先考虑 \(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{k+1})\)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{k+1}) = 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\cup A_{k+1}) \]

利用概率的加法原理,有:

\[ 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\cup A_{k+1}) =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+ P(A_{k+1}) - 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A_{k+1}) \]

根据归纳假设,\(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\) 可以展开为: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= \sum_{i=1}^{k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k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k-1} P(A_1 A_2 \ldots A_k) \]

因此,原式变为: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{k+1}) = \\ \left(\sum_{i=1}^{k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k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k-1} P(A_1 A_2 \ldots A_k)\right) + P(A_{k+1}) - 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A_{k+1}) \]

注意,\(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A_{k+1})\) 可以展开为:

\[ P(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k) A_{k+1}) = \sum_{i=1}^{k} P(A_i A_{k+1}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k} P(A_i A_j A_{k+1}) + \ldots + (-1)^{k-1} P(A_1 A_2 \ldots A_k A_{k+1}) \]

将其代入之前的公式中,得到:
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{k+1}) = \sum_{i=1}^{k+1} P(A_i) - \sum_{1 \leqslant i < j \leqslant k+1} P(A_i A_j) + \ldots + (-1)^{k} P(A_1 A_2 \ldots A_{k+1}) \]

这正是我们需要证明的 \(n = k+1\) 的情形。

  • (次可加性)
\[ P(A_1 \cup A_2 \cup \ldots \cup A_n) \leqslant \sum_{i=1}^{n} P(A_i). \]

1.3.3 概率测度的连续性

给定一概率空间 \((\Omega, \mathcal{F}, P)\),假设 \(A_1, A_2, \ldots\) 是一列单调增加的事件序列,即

\[ A_1 \subset A_2 \subset \cdots \subset A_n \subset \cdots \]

\(A = \bigcup_{n=1}^{\infty} A_n\),称 \(A\)\(A_n\) 的极限。从公理化定义可以看出,\(A\) 仍然是一个事件。下面定理给出该事件的概率大小。

定理 1.1

如果 \(A_1, A_2, \ldots\) 是一列单调增加的事件序列,具有极限 \(A\),那么,

\[ P(A) = \lim_{n \to \infty} P(A_n) . \]

事件的上极限和下极限

事件是样本点的集合,事件的上级限和下极限是事件的集合的极限。

对于一个集合序列,我们定义其上极限和下极限如下:

Definition

\(\{ A_n \}_{n=1}^{\infty}\) 是一列事件序列,定义

\[ \limsup_{n \to \infty} A_n = \bigcap_{n=1}^{\infty} \bigcup_{k=n}^{\infty} A_k \]

为事件 \(A_n\) 的上极限,而

\[ \liminf_{n \to \infty} A_n = \bigcup_{n=1}^{\infty} \bigcap_{k=n}^{\infty} A_k \]

为事件 \(A_n\) 的下极限。

对于上极限,是事件的先并后交,相当于是所有并集的交集,其中包含了无穷多个集合 对于下极限,是事件的先交后并,相当于是所有交集的并集,只有有限个集合包含下极限

Example

\[\begin{align*} A_1 &=\{1,2,3\} \\ A_2 &=\{2,3,4\} \\ A_3 &=\{3,4\} \\ A_4 &=\{2,4\} \\ A_k &=\{4\} \enspace k \geqslant 4 \\ \end{align*}\]

则有

上极限:\(\limsup_{n \to \infty} A_n = \{2,3,4\}\)

下极限:\(\liminf_{n \to \infty} A_n = \{4\}\)

条件概率和链式法则

条件概率 \(P(A|B)\)

事件 \(B\) 发生条件下事件 \(A\) 发生的概率,称为事件 \(A\) 关于事件 \(B\)条件概率 (conditional probability)

有基本公式:

\[ P(A|B)=\frac{P(AB)}{P(B)} \]

也可以表示为 链式法则(乘法公式) 的形式:

\[ P(AB)=P(A|B)P(B) \]
推广到 \(n\) 个事件

推广到 \(n\) 个事件,有链式法则:

\[ P\left(\prod_{i=i}^nA_i\right)=\prod_{i=1}^n P\left(A_i\bigg|\prod_{j=1}^{i-1}A_j\right) \]

特别定义 \(a>b\) 时,\(\prod_{i=a}^bA_i\) 为必然事件。或者这样写可能更容易看懂:

\[ P\left(A_{1} A_{2} \cdots A_{n}\right) = P\left(A_{1}\right) \cdot P\left(A_{2} \mid A_{1}\right) \cdot P\left(A_{3} \mid A_{1} A_{2}\right) \cdots P\left(A_{n} \mid A_{1} A_{2} \cdots A_{n-1}\right) \]

全概率公式

分割(完备事件组)

在概率空间 (\(\Omega, \mathcal{F}, P\)) 中,若事件 \(\{A_1, A_2, \cdots, A_n\}\)(\(n<\infty\)\(n=\infty\)) 满足:

  1. \(A_i\) 两两互不相容(不可能同时发生),且 \(P(A_i)>0\)
  2. \[\sum_{i=1}^\infty A_i=\Omega\]

则称 \(\{A_1, A_2, \cdots, A_n\}\) 构成 \(\Omega\) 的一个 分割(完备事件组)

全概率 (total probability) 公式

在概率空间 (\(\Omega, \mathcal{F}, P\)) 中,若 \(\{A_1, A_2, \cdots, A_n\}\)(\(n<\infty\)\(n=\infty\)) 构成 \(\Omega\) 的一个 分割(完备事件组)

则有 全概率公式 成立:\(\forall B\in \mathcal{F}\),有

\[ P(B)=\sum_{i=1}^nP(A_i)P(B|A_i) \]
Proof
\[ \begin{aligned} P(B)&=P(B\Omega)\\ &=P\left(B\sum_{i=1}^nA_i\right)\\ &=P\left(\sum_{i=1}^nBA_i\right)\\ &=\sum_{i=1}^nP(BA_i)\\ &=\sum_{i=1}^nP(A_i)P(B|A_i) \end{aligned} \]

贝叶斯公式

贝叶斯 (Bayes) 公式

\[ P(A_i|B)=\dfrac{P(A_i)P(B|A_i)} {\sum_{k=1}^\infty P(A_k)P(B|A_k)} \]

Proof

\(P(A_i|B)=\dfrac{P(A_iB)}{P(B)}\),分子用链式法则展开,分母用全概率公式展开。

深入了解条件概率的意义

\(P(A_i)\):不知 \(B\) 是否发生,称为 先验 (priori) 概率

\(P(A_i|B)\):以 \(B\) 发生为已知条件,称为 后验 (posteriori) 概率

事件独立性

两个事件的独立性

\(A\)\(B\) 相互独立(统计独立)

称事件 \(A\) 与事件 \(B\) 相互独立(统计独立,statistical independence),如果满足

\[ P(AB)=P(A)\cdot P(B) \]

因为此时有

\[ P(A|B)=\frac{P(AB)}{P(B)}=P(A) \]

\[ P(B|A)=\frac{P(AB)}{P(A)}=P(B) \]

如果 \(A\)\(B\) 不相互独立,也称为 统计相依 (statistical dependence)

多个事件的独立性

对于一组事件 \(A_1,A_2,\cdots,A_n\),存在两两独立和整体的相互独立两种概念。

不妨先以三个事件 \(A,B,C\) 为例进行研究。

  • 两两独立:即 \(A\)\(B\) 相互独立,\(B\)\(C\) 相互独立,\(C\)\(A\) 相互独立

    \[ \left\{\begin{array}{l} P(A B)=P(A) \cdot P(B) \\ P(A C)=P(A) \cdot P(C) \\ P(B C)=P(B) \cdot P(C) \end{array}\right. \]

    但是有可能

    \[ P(ABC) \neq P(A)\cdot P(B)\cdot P(C) \]
  • 整体相互独立:即满足

    \[ P(ABC)=P(A)\cdot P(B)\cdot P(C) \]

同时满足两两独立和整体的相互独立,才能说 \(A, B, C\) 相互独立。 且A与BC的并,交,差等也是独立的。

推广到 \(n\) 个事件

推广到 \(n\) 个事件,\(A_1,A_2,\cdots,A_n\) 相互独立需要满足:\(\forall r<n\)\(A_1,A_2,\cdots,A_n\) 中任意 \(r\) 个事件都相互独立,且

\[ P\left(\prod_{i=1}^nA_i\right)=\prod_{i=1}^n P(A_i) \]

或者可以直接这么定义:\(A_1,A_2,\cdots,A_n\) 相互独立,如果

\[\forall r \leqslant n (r\in \mathbf{N_+}),\; P \left( \prod_{i=1}^r A_{n_i} \right) = \prod_{i=1}^r P(A_{n_i}),\; 1 \leqslant n_1 < n_2 < \cdots <n_r \leqslant n\]

伯努利试验

伯努利概型(Bernoulli trial)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,它描述了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,通常称为“成功”和“失败”。每次试验都是独立的,并且每次成功的概率都是相同的,记作 \( p \),而失败的概率则为 \( 1-p \)

伯努利概型的特点包括:

  1. 只有两个结果:每次试验的结果只能是成功或失败。
  2. 独立性:每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影响其他试验。
  3. 固定的成功概率: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 \( p \) 是不变的。

伯努利概型常用于建模各种现实情况,比如抛硬币、调查投票等。在多个伯努利试验的基础上,有二项分布

二项分布(Binomial distribution)是n重伯努利试验成功次数的离散概率分布,记作\(B(n,p)\)

\[ P(X = k) = \binom{n}{k} p^k (1-p)^{n-k} \]

其中,\( \binom{n}{k} \) 是组合数,表示从 \( n \) 次试验中选择 \( k \) 次成功的方式总数。二项分布适用于描述在 \( n \) 次独立的伯努利试验中,成功发生的次数。

Example

一枚硬币抛 10 次,求恰好 3 次正面朝上的概率。

这是一个二项分布问题,其中 \( n = 10 \)\( k = 3 \)\( p = 0.5 \)。代入公式,有:

\[ P(B_3) = \binom{10}{3} \times 0.5^3 \times 0.5^{10-3} = 0.1172. \]

所以恰好 3 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0.1172。

乘积概率空间

乘积概率空间

设有两个概率空间 \((\Omega_1, \mathcal{F}_1, P_1)\)\((\Omega_2, \mathcal{F}_2, P_2)\),对应试验为 \(E_1\)\(E_2\),独立地做两个试验,记录其结果为 \((\omega_1, \omega_2)\),则称 \((\Omega_1 \times \Omega_2, \mathcal{F}_1 \times \mathcal{F}_2, P_1 \times P_2)\)\((\Omega_1, \mathcal{F}_1, P_1)\)\((\Omega_2, \mathcal{F}_2, P_2)\)乘积概率空间

其中事件事件 \(A\)

\[ A=\{(\omega_1, \omega_2) \mid \omega_1 \in A_1, \omega_2 \in A_2\} \]

其概率

\[ P(A)=P(A_1)P(A_2) \]

Note

两个试验的乘积概率空间可以在二维平面上表示

Simpson 悖论
\[ ad>bc;eh>fg;\\ (a+e)(d+h)<(b+f)(c+g) \]

约束条件为

\[ a+b+c+d+e+f+g+h=1\\ a,b,c,d,e,f,g,h>0 \]